在曼联帅位的更迭史上,每一位主教练的离开都伴随着争议与讨论,前曼联主帅索尔斯克亚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我执教曼联时,球队的成绩其实被外界低估了。”他罕见地回应了穆里尼奥昔日的观点,认为“穆帅在某些方面的评价是正确的”,这一表态迅速引发了足坛对曼联近年发展轨迹的重新审视。
索尔斯克亚于2018年12月接替穆里尼奥成为曼联临时主帅,随后转正并执教至2021年11月,回顾这段任期,他带领球队在2019-2020赛季夺得英超第三名,时隔一年重返欧冠舞台;2020-2021赛季更是以英超亚军收官,仅落后同城死敌曼城12分,曼联在此期间还闯入了欧联杯决赛,点球憾负比利亚雷亚尔。
“人们总盯着冠军奖杯说话,但重建球队需要过程,”索尔斯克亚在采访中强调,“我接手时,球队正处于动荡期,我们不仅稳定了更衣室,还引进了布鲁诺·费尔南德斯、瓦拉内等关键球员,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特别提到,曼联在2020-2021赛季的英超客场不败纪录(12胜7平)是队史最佳之一,“这些细节证明球队的竞争力在提升”。
批评者指出,索帅任内未能终结曼联的冠军荒——球队上一次夺得英超冠军远在2013年,而最后一次 trophy 则是2017年的欧联杯,对此,索帅回应道:“冠军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在杯赛中多次接近夺冠,但运气和细节决定了结局,比如欧联杯决赛,我们占尽优势却输在了点球大战。”
穆里尼奥在2018年下课前曾公开表示,带领曼联夺得英超亚军是其“职业生涯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并强调球队的“结构性困境”非主帅一人能解,当时这番言论被广泛质疑为推卸责任,但如今索帅却表达了认同。
“若泽(穆里尼奥)的话有一定道理,”索尔斯克亚表示,“曼联的挑战不仅在于战术,还在于俱乐部文化、引援策略和球迷期望的平衡,他当年指出球队需要彻底重建,而我在任时也深有体会。”他举例称,曼联在引援上常面临“短期成绩压力与长期规划的矛盾”,“有时我们想签下未来之星,但外界更期待即战力”。
穆里尼奥近期在罗马执教时也曾暗指曼联“缺乏耐心”,称“某些俱乐部总在重复同样的错误”,对此,索帅未直接评论,但承认:“曼联的帅位压力独一无二,无论是若泽、范加尔还是我,都曾为球队注入不同理念,但足球世界的结果论往往掩盖了过程。”
索尔斯克亚的执教风格以进攻足球和青训重用著称,在他任内,拉什福德、格林伍德等青训球员得到重点培养,而B费加盟后更是成为球队核心,统计显示,曼联在2020-2021赛季英超打入73球,仅次于曼城,且多次上演逆转好戏。
“我的理念是让球员享受足球,同时保持纪律,”索帅解释道,“我们踢出了许多经典战役,比如9-0战胜南安普顿、客场逆转巴黎圣日耳曼。”他还特别提到与C罗的合作:“克里斯蒂亚诺回归时,球队士气达到顶峰,尽管后期出现波动,但更衣室始终团结。”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索帅的战术体系过于依赖个人发挥,前曼联队长罗伊·基恩曾批评:“曼联在关键战中缺乏明确计划,这反映了教练组的不足。”对此,索帅反驳道:“现代足球需要平衡结构与自由,我们设计了高位逼抢和快速转换的体系,但球员执行力在强强对话中确实需要提升。”
自索帅离任后,曼联先后由朗尼克、滕哈赫执掌帅印,但球队至今仍未重回争冠行列,2023-2024赛季,曼联仅排名联赛第六,欧冠小组赛出局;2024-2025赛季初期,球队状态依旧起伏不定。
索帅的采访此时出现,似乎是对曼联现状的间接回应,他认为,俱乐部若想真正复兴,需从三方面入手:其一,明确建队方向,避免频繁更换主帅导致的战术断层;其二,优化引援策略,平衡商业价值与竞技需求;其三,降低外界对“速成冠军”的期待,给予改革更多时间。

“阿森纳在阿尔特塔带领下经历了三年重建才重返欧冠,利物浦在克洛普早期也曾跌宕起伏,”索帅举例道,“曼联需要同样的耐心,我离任时,球队的阵容年龄结构和薪资体系已更健康,这是不可否认的进步。”
索帅的言论在足球界引发热议,支持者如前曼联门将舒梅切尔表示:“奥莱(索尔斯克亚)在幕后做了大量工作,他让球队重新找回‘曼联DNA’。”名宿加里·内维尔也认为:“索帅的二期球队是后弗格森时代最团结的之一。”
但反对声音同样尖锐,评论员摩根称:“索帅的‘不错’只是平庸的遮羞布,曼联的目标应是冠军,而非‘虽败犹荣’。”穆里尼奥的长期助手法里亚则坦言:“若泽和奥莱的处境相似,但曼联的问题根源在于管理层缺乏足球共识。”
索尔斯克亚的自我评价,与其说是对过去的辩护,不如说是对曼联未来的提醒,在商业化与竞技压力交织的现代足坛,一支豪门的复兴绝非换帅就能解决,穆里尼奥的“逆耳之言”与索帅的“平凡成绩”,或许正是曼联重回巅峰前必须经历的阵痛。

正如索帅在采访结尾所言:“曼联永远是我的家,我相信只要方向正确,辉煌终将回归。”而这一切,唯有时间能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