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幕的2025年全国青少年击剑公开赛U12组佩剑个人赛中,一位身形矫健、目光如炬的少年格外引人注目,年仅11岁的姜鑫瑞以凌厉的攻势和沉稳的心态,连续击败多名强劲对手,最终摘得银牌,赛后,这位来自江苏的小选手语出惊人:“每次比赛都让我更加自信,站在剑道上,我明白只能靠自己,也必须靠自己!”
姜鑫瑞与击剑的缘分始于四年前,当时年仅7岁的他在体育课上首次接触这项运动,便对其“一见钟情”。“我喜欢击剑服,喜欢面具,更喜欢拿着剑的感觉。”姜鑫瑞回忆道,眼神中闪烁着对这项运动的热爱。
与其他集体项目不同,击剑是一项极其个人化的运动,选手独自上场,没有队友可以依赖,一切决策和行动都必须独立完成,这种特性恰恰契合了姜鑫瑞的性格。“在剑道上,我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和心跳声,所有的决定都必须自己做出,所有的后果都需要自己承担。”他如是说。
这种孤独感并没有让姜鑫瑞退缩,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他的教练李建国评价道:“姜鑫瑞最难得的是他在压力下的冷静,很多孩子在这个年龄,一旦落后就会慌乱,但他能够保持头脑清醒,独立思考解决方案。”
姜鑫瑞的击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23年,他首次参加全国性赛事时,首轮便遭淘汰,面对这样的挫折,年幼的姜鑫瑞并没有气馁,反而从中悟出了宝贵的经验。
“那场比赛让我明白,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姜鑫瑞说,“每次比赛,无论输赢,我都会更加了解自己,也更加自信。”
这种从失败中学习、在挑战中成长的心态,让姜鑫瑞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进步神速,2024年,他在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中获得第八名;而在今年的比赛中,他更是一举夺得亚军,实现了质的飞跃。
心理专家张教授分析认为:“姜鑫瑞的成长经历很好地诠释了体育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建设的积极作用,通过击剑这项运动,他不仅锻炼了身体,更培养了独立思考、承担责任的能力,这些都是自信的重要来源。”
尽管在击剑领域表现出色,姜鑫瑞并没有放松文化课学习,他的母亲告诉记者,鑫瑞一直坚持“先完成作业,再练习击剑”的原则,成绩在班级中一直名列前茅。
“击剑需要很强的专注力和快速决策能力,这些能力反过来也帮助我更好地学习。”姜鑫瑞说,“在考场上,就像在剑道上一样,我只能靠自己平时的积累和临场的发挥。”
这种平衡发展的理念得到了教育专家的认可,北京市青少年体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教授指出:“像姜鑫瑞这样既能兼顾学业又在体育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孩子,正是体教融合理想模式的体现,体育运动不仅不会影响学习,反而能够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执行力和抗压能力,这些都是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
与过去强调苦练的体育培养模式不同,姜鑫瑞代表的新一代小运动员展现出更加全面的特质,他们不仅注重技能训练,更重视心理建设和综合素质培养。
姜鑫瑞的教练李建国介绍:“现在的训练更加科学化,我们不仅训练孩子们的技战术,还会通过视频分析、心理辅导等多种方式,帮助他们全面成长,姜鑫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不仅剑术进步快,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调整心态,如何独立面对挑战。”
这种培养模式的效果显而易见,在比赛中,姜鑫瑞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度,无论是领先还是落后,他都能保持自己的节奏,不被外界干扰,在半决赛的关键对决中,他在落后三剑的情况下连追四分实现逆转,充分展现了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谈及未来,姜鑫瑞的眼睛亮了起来:“我的梦想是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站在最高领奖台上。”但他也清楚,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需要继续改进技术、增强体能、提高战术水平。”姜鑫瑞认真地说,“每次比赛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我会珍惜每一次站在剑道上的时刻。”
姜鑫瑞的父母表示,他们会继续支持孩子追求自己的梦想,但前提是保持身心健康和学业平衡。“我们不会给孩子太大压力,重要的是他能够从击剑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姜鑫瑞的故事只是中国击剑运动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中国击剑队在国际赛场上屡创佳绩,这项曾经的小众运动正受到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喜爱。
中国击剑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注册青少年击剑运动员人数较2020年增长了近一倍,各类击剑俱乐部和培训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击剑运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素质,更能培养人的意志品质和独立思考能力,正如姜鑫瑞所说:“击剑教会我的不只是如何进攻和防守,更是如何面对挑战、如何承担责任、如何相信自己。”
这种教育价值正是许多家长选择让孩子学习击剑的重要原因,一位家长告诉记者:“我希望孩子通过击剑,能够变得更加勇敢、自信和独立,这些品质比奖牌更重要。”
夕阳西下,训练馆内的剑击声渐渐稀疏,姜鑫瑞脱下击剑服,仔细地擦拭着自己的佩剑,眼神专注而坚定,对于这个11岁的少年来说,击剑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成长的方式,一种自信的来源。
“场上只能靠自己”——这句简单的话语背后,是一个少年对自我责任的认知,对独立精神的践行,在未来的日子里,姜鑫瑞将继续带着这份自信和担当,在剑道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而他的故事,也将激励更多青少年勇敢追梦,自信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