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古朴的图书馆里,我们见到了正在埋头苦读的费若秋,这位曾经的法国击剑界希望之星,如今已成为哥大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从剑道到课堂,从法国到美国,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转变。
费若秋出生于法国巴黎,父母都是当地知名的数学教授,从小展露出过人运动天赋的他,7岁开始接触击剑,16岁便入选法国青年国家队。"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拿起剑的感觉,那种重量感和平衡感让我着迷。"费若秋回忆道。
2018年,19岁的费若秋在欧洲青年击剑锦标赛上夺得银牌,一战成名,2021年,他更是代表法国参加了世界大学生击剑锦标赛,获得个人赛第四名的好成绩,当时多家体育媒体预测,他将是法国击剑队未来的中流砥柱。
就在运动生涯蒸蒸日上之时,费若秋却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惊讶的决定:退役求学。"很多人说我疯了,但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平静地告诉我们,"击剑教会了我专注和坚持,但我还想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在训练之余,费若秋一直保持着对计算机科学的浓厚兴趣,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编程,甚至开发了一款用于分析击剑动作的应用程序。"科技与体育的结合令我着迷,我希望能够在这个交叉领域有所建树。"
2023年,费若秋以优异的成绩和独特背景被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录取,开始了他的留学生涯。"刚开始确实很吃力,"他坦言,"尤其是要同时适应新的学术环境和语言环境。"
运动员出身的坚韧品质让他很快适应了挑战,他制定了严格的时间表:早晨6点起床学习,上午上课,下午实验室工作,晚上复习功课。"这比职业训练还要紧张,但我乐在其中。"
费若秋的导师、哥大计算机系教授艾伦·米勒评价道:"费若秋具有非凡的毅力和创新思维,他将运动员的纪律性与科学家的好奇心完美结合,这在学生中非常罕见。"

在哥大,费若秋专注于体育科技领域的研究,他目前正在开发一个基于人工智能的击剑训练系统,通过传感器和算法分析运动员的动作,提供实时反馈。"这个项目融合了我的两个热爱:击剑和计算机科学。"
他的研究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有着实际应用前景,法国击剑协会已经表示对此项目感兴趣,希望能将其应用于青年运动员的培养。
除了学术研究,费若秋还积极参与校园生活,他创办了哥大击剑俱乐部,吸引了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参加。"击剑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艺术,我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这项运动。"
当被问及如何平衡学业和体育活动时,费若秋笑着说:"其实我不需要'平衡',因为它们已经融为一体,我的研究课题就是体育科技,训练和学习是相辅相成的。"
他每周仍保持至少三次击剑训练,既是为了保持体能,也是为了收集研究数据。"有时候在实验室遇到难题,去剑馆练一会儿反而会豁然开朗,身体和大脑需要交替工作。"
这种独特的学习方式也让他的研究成果更具实用价值。"因为我了解运动员的真实需求,知道技术应该如何服务于人,而不是相反。"
谈到未来,费若秋眼中闪着光芒,他计划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进一步完善他的体育科技系统。"我希望能够建立一套智能体育训练体系,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发挥潜力,同时减少运动损伤。"
虽然他不再参加职业比赛,但费若秋仍然关注着法国击剑队的发展。"我永远是击剑运动的一份子,只是现在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其中。"

对于年轻运动员,费若秋建议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体育生涯是宝贵的,但它不是人生的全部,培养其他方面的兴趣和能力,会让你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他特别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运动生涯可能很短,但知识会陪伴你一生,我现在能够从事热爱的研究,正是因为当初没有放弃学习。"
费若秋的故事展现了现代运动员的多元发展可能,他不仅成功实现了从职业运动员到研究者的转型,更找到了将两个 passion 结合创新的独特道路。
在哥大的红砖建筑间,费若秋继续着他的探索,从剑道到校园,他用行动证明:人生没有标准答案,追求知识与追求卓越从来都是相得益彰的旅程。